川南的盛夏草木峥嵘,流火的七月传递着收获的喜悦,泸州老窖高粱种植基地里,川南糯红高粱染红了山野,沉甸甸的高粱穗弯下腰来,欢迎着远方的来客。7月24日,泸州老窖携手数字电视书画频道举办的2017泸州“高粱红了”文化采风之旅在泸州老窖高粱种植基地拉开帷幕。
书画艺术家卢禹舜、包俊宜、阿鸽、罗杨、吴雪,表演艺术家殷之光、卢奇、王传越等三十余名文化名人,走进田间地头,共同感受泸州老窖“酿造”的独特魅力,在农耕文明、传统酒文化、民族歌舞艺术共同形成的愉快氛围中,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艺术采风。
艺术走进田间地头 文化传播大胆创新
活动一开始,舞狮《庆丰收》与舞蹈《高粱红了》无缝连接,演员们为现场嘉宾送上一杯“浓香国酒”国窖1573,耕耘、劳动、丰收、酿酒、畅饮的喜悦瞬间点燃全场,画家和书法家现场挥毫泼墨,共同完成一幅大画作品和书法长卷,并把画架摆进田间地头,现场写生农民收割高粱之景。
20余位书法家在泸州老窖高粱地里共同完成《高粱红了》赋书法长卷
中国山水画研究院院长陈克永、副院长于永茂、副院长段铁3人共同完成《高粱红了》画作
书画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典型的代表,酒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二者在一起,是立体化地弘扬传统文化,同时也是传统文化传播在新时代的大胆创新。
朗诵艺术家殷之光现场朗诵《将进酒》
邓小平扮演者、国家演员卢奇朗诵《泸州老窖赋》
农民在收割高粱,画家们在写生
对此,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总经理王洪波在活动致辞中提到,泸州“高粱红了”至今已成功举办七届,主旨是在高粱成熟的季节,邀请国内外的艺术家莅临泸州采风创作,使艺术家们从绵延数万亩高粱地里汲取灵感,在酒香氤氲的千年古城中收获创意,到传承444年的古窖池边,分享见证“浓香国酒”从悠悠酒巷迈向深深蓝海,让世界品味中国的决心和信心。
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总经理王洪波为活动致辞
有机生产一车间 捍卫“舌尖上的品质”
自2011年举办泸州“高粱红了”采风活动至今,泸州老窖已经邀请了数百位文学艺术界名家来到泸州老窖有机高粱种植基地,这里是泸州老窖生产的“一车间”。
对于泸州老窖国窖人来说,高粱是非常重要的粮食,数百年来,泸州老窖一直采用高粱酿酒,高粱的品质决定着所酿之酒的品质。
2000年,泸州老窖率先在行业中提出“有机酿造”理念,建立有机高粱种植基地的设想,并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有机高粱种植基地建设,从酿酒原粮生产环节做起,主动掌控酿酒原粮的质量,达到控制产品质量的目的,使有机高粱种植基地成为泸州老窖生产的“一车间”。
经过多年研究、试验、示范,2008年8月,泸州老窖有机高粱种植基地通过农业部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有机认证,自此,泸州老窖跨入了有机产品生产行列,国窖1573成为中国浓香型有机白酒。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国窖1573已是中国有机白酒,泸州老窖已经成为中国白酒行业的质量标杆。2015年7月,泸州老窖发布了白酒行业首份有机宣言——《国窖1573有机宣言》,并携手国内有机食品龙头企业共同签署了《有机同盟之泸州共识》,践行有机生产、维护食品行业秩序,共同推动有机食品发展。
泸州老窖强调的“坚持有机酿造、致力于打造高品质的有机白酒,做到‘让中国白酒的质量看得见‘”,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近些年,随着土壤污染、添加剂滥用、食品悄然出现等问题的曝光,“舌尖上”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泸州老窖能够在行业内率先扛起“有机酿造”的大旗,并且敞开生产“一车间”的大门,把国内有影响力的文化大家请到种植有机高粱的田间地头采风创作,这是企业对生产源头自信的体现,也是企业责任心的体现。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全社会消费升级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白酒消费者越来越趋于理性、文明,特别是对以国窖1573为代表的白酒的诉求,已逐步转向“少喝酒、喝好酒”,白酒的口感和质量同样重要。
泸州老窖有机高粱种植基地出产的泸州高粱又称“糯红高粱”,是川南地区作物,其籽粒棕红有光,一株高粱从顶端至地面约有2.5米,穗长30-50厘米,穗上的颗粒数多达3000-4000粒,是酿造浓香型白酒的原料。
数百年来,泸州老窖一直坚持使用糯红高粱作为酿酒原粮,如今,他们又为这泸州特产打上了“有机食品”的标签,并且藉由艺术家的作品,把丰收的喜悦、农耕的乐趣传递出去,让人们感受“浓香国酒”国窖1573牢牢把控各个质量环节的责任感。“有机酿造“也是泸州老窖作为大型国企从自身出发,为全社会筑造食品堡垒所做出的贡献。
|